巨头都来褥羊毛的共享电单车行业,还能继续下去吗
尽管当前共享电单车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城市,美团、青桔、哈啰等巨头企业纷纷入局,表现了其庞大的需求及巨大的潜力,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个行业,有部分人士认为,共享电单车行业存在不少问题,如政府监管、偷盗损耗、运营成本等,且容易出现无序违规停放,责任事故难以追究等问题。
在经历2020年近一整年快速扩张后,于12月中旬,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信办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公安交管局等部门,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单车企业,提出限期整改要求。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,早在之前,北京市就明确表明不发展共享电单车。
据新闻报道,北京市此次被约谈的共享电动单车品牌包括:考拉出行、筋斗云出行、小遛共享、芒果电单车、蜜步出行、骑士出行等。这也意味着,哪怕是刚需行业且一度站在风口上,却仍然要被北京拒之门外。这这样的做法,并不仅仅只是北京一个城市,近年来,包括上海、广州等城市相继发布文件表示,对共享电动单车“暂不发展”或者“不鼓励发展”,甚至杭州、深圳一些城市直接出手叫停了辖区内的共享电动单车。
但其实,共享电单车行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一线城市没有市场,却在其他城市极为吃香。目前市场上有数据指出,今年4月,滴滴宣布“0188”计划,目标声称要实现在3年内每天1亿单,美团今年上半年在代工厂下的电单车订单多达100万辆,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共同覆盖超过150个城市,哈啰出行的电单车业务已经入驻超320城,且这些数字还在增加,不难看出这个行业的经济及发展潜力。
对于各大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来说,这样一个需求旺盛且拥有巨大盈利空间的行业,不褥白不褥。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,2017年时我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就已突破2.5亿;2018年,国内两轮电动车年产量超过3000万,堪称“国民出行工具”。特别是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,电单车续航能力强,成本低,便捷实用,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。共享单车只解决了1公里-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,有专家预计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的电单车。
尽管当前行业并没有吃遍全国,但这也恰恰说明,其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,目前各大运营企业在提高企业自律性的同时,也在不断加速自身城市布局。
